鋼渣年排放超過1億噸,如將其有效利用,將大大緩解目前建材行業原材料短缺、價格高漲的境況。因鋼渣普遍存在活性低、易磨性差、安定性不良等問題,導致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利用有限。鋼渣超細是改善鋼渣性能的重要途徑,一直是人們探索的方向,但是大多存在產量低、能耗高等問題,多年來一直未實現規模化生產。
桂林鴻程多年來致力于鋼渣、水渣、尾礦等大宗工業固廢建材化利用技術的研發,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開發出超細立磨粉磨技術,在鋼渣、礦渣、尾礦等工業固廢的超細粉磨領域實現了關鍵性突破,實現了低電耗下大產量生產比表面積>700m2/kg的超細產品,并成功實現產業化,實現了尾礦、鋼渣等工業固廢的增值利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超細鋼渣微粉立磨技術優勢
產品細度穩定可控
比表面積700m2/kg以上,30μm篩余小于1%,用激光粒度儀檢測粒度分布:D15<3μm,D50<10μm,D95<30μm。(而普通鋼渣粉比表面積在400m2/kg左右,30μm篩余一般大于40%,細粉含量很少。)
活性提高顯著
鋼渣粉通過超細之后,按GB/T 20491-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鋼渣粉》檢測,相比于普通鋼渣粉的28天活性80,活性可提高20%左右,28天活性可達100以上。
需水量不增加
由于超細鋼渣粉的填充和分散作用,很大程度降低了膠凝體系的孔隙率,因此體系的需水量沒有因為比表面積的增加而增加,超細鋼渣粉流動度>100%,需水量比<95%。
明顯改善安定性
相比于普通鋼渣粉,超細鋼渣粉中游離氧化鈣分散更均勻,充分暴露,前期得到充分反應,極大的改善了鋼渣的安定性不良問題。
鋼渣粉與一定比例的S95礦粉復合共同超細后可獲得性能優于S95礦粉的復合礦物摻合料
鋼渣是煉鋼過程中必定的物質,在鋼材生產制造強國都十分在高度重視對鋼渣的收購再利用,由于這不僅維護了自然環境更能廢物利用,提升經濟收益的關鍵對策之一。
現階段,鋼渣粉已可應用在多種多樣制造行業里,如:
1.
鋼渣粉在混凝土中的運用
將鋼渣粉相等替代高強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提升鋼渣粉的實用價值,使鋼渣粉變成益商品,提升公司經濟收益,真實完成鋼尾渣的益運用,大力推廣綠色經濟,另外處理單一摻合極細粉煤灰粉后混凝土工作中能力差的難題,降低高強混凝土的產品成本。
2.
鋼渣粉運用于翠綠色混凝土人工魚礁
人工魚礁便是效仿珊瑚礁的作用給魚搭窩,不但具備聚魚實際效果,還具備明顯的清潔海面、修復海岸帶生態體系的作用。以便進一步減少人工魚礁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費,推動節能降耗。歷經科學研究,取得成功開發設計出人工魚礁混凝土膠凝材料基本上所有利用鋼尾渣、粉煤灰、脫硫石膏。選用1%水泥熟料,膠凝材料99%由極細粉煤灰粉、鋼渣粉和脫硫石膏替代,比一般人工魚礁混凝土節能減排90%之上的CO2。
3.
鋼渣粉用以鹽堿地更新改造
在我國9913萬公頃鹽堿地因欠缺更新改造技術性長期性閑置不用,對土壤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消耗。利用固體廢棄物開展工業生產環境整治并將其產物用以鹽土沙荒地更新改造,處理環境污染、廢料的綜合性利用和鹽堿地、沙土地的改造3項全球性難點,完成資源——商品——再生能源的循環系統利用方式。
由上由此可見,鋼渣立磨的產品研發不僅是提升了鋼渣的利用,更推動了各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桂林市鴻程鋼渣立磨具備目的性的設計方案,更強的為服務企業,假如您有一切難題都可以隨時隨地資詢大家!
高爐渣綜合利用現狀
2008年前,高爐渣主要用于筑路骨料、建筑用砂石料、砌塊、免燒磚等附加值較低領域。隨著高爐渣處理技術、立磨技術及礦渣粉應用技術的完善,“十一五”期間礦渣微粉生產線在鋼鐵企業快速推廣應用,礦渣以微粉(比表面積大于420m2/kg)形式等量替代水泥摻到高標號混凝土,以改善性能、降低成本。據調研,2010年國內鋼鐵企業共建有100條大型礦渣粉生產線,礦渣粉產能5560萬噸/年,消耗了國內約30%水淬渣。但仍有一部分鋼鐵企業將水淬渣直接出售給水泥企業或預拌混凝土企業與熟料、石膏等共同粉磨,由于水淬渣易磨性較熟料差,難以磨細至理想的細度,致使水淬渣的活性不能充分發揮,限制了水淬渣在水泥中的摻量。“十二五”以來,國家嚴控新增粗鋼產能形勢下,鋼鐵企業積極推動多元產業的發展,加大廢渣綜合利用板塊的投資,立磨礦渣粉生產線建設發展迅速,有力的推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截止2015年,鋼鐵企業投運245條礦渣粉生產線,礦渣粉產能約1.5億噸,非鋼鐵企業投運180余條,產能8300萬噸以上。生產的礦渣粉產品廣泛應用于世博會場館、國家體育館、京滬高鐵、寧杭城際鐵路、廣深港沿江高速公路等國家重點工程中。